2025年3月,北京丰台法院终审判决支持孟先生诉求,这场历时近一年的遗产纠纷中,冠领律师凭借精准策略,成功厘清复杂财产权属,帮孟先生捍卫合法权益。
孟先生父亲去世后,继母薛女士与姐姐对房产及存款继承产生争议。薛女士主张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,而孟先生持父亲早年遗嘱,姐姐却拿出两份后期遗嘱,财产分割陷入僵局。为维护权益,孟先生委托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指派的律师刘艳桃,实习律师余鹤鹏代理诉讼。
介入案件后,律师察觉到案件的复杂性,房产涉及军休干部特殊政策,资金来源横跨两段婚姻;多份遗嘱效力需严谨甄别;银行存款的权属界定更是难题。于是,律师当即锁定两大关键:一是调取1990年军休档案,证实购房资金源于孟父婚前积累的住房补贴,房产应属个人财产;二是梳理多份遗嘱,确认2023年遗嘱符合法定要件,应为遗产分配依据。
经过两周的奔波,冠领成功获取关键证据链。退休干部休养所出具的文件显示,孟父购房款25.4万元及公共维修基金均来源于其1990年退休前的住房补贴,且该补贴数额自1990年退休后未再变动;银行流水则证实薛女士名下存款确为婚姻存续期间积累。基于此,律师以孟先生的姐姐和继母为被告,代理孟先生提起诉讼。
庭审中,薛女士主张涉案房产系夫妻共同财产,其照料孟父多年应分得遗产;孟先生姐姐出示两份2023年遗嘱。对此,律师依据《民法典》指出,孟父1990年形成的住房补贴属婚前个人财产,购房资金独立,房产应认定为个人遗产。另外,针对遗嘱效力,律师强调2023年遗嘱符合法定形式且无反证,应优先适用。
经审理,法院采纳律师意见,认定孟父名下房产属于其个人遗产,依据2023年合法有效的遗嘱进行分割,孟先生继承80%份额,其姐姐继承20%。同时,法院判定薛女士名下存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,薛女士需向孟氏姐弟各支付相应折价款。一审败诉后,薛女士提起上诉,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、适用法律正确,最终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。
撰稿人:凌浩
审核主编:张冠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