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天总是带着几分萧瑟,枯黄的树叶在风中打着旋儿,落在通州区的某个小区里。李大辉望着窗外飘零的落叶,手中攥着一份泛黄的《协议》,眉头紧锁。
有关这份《协议》的故事还得回溯到2000年。那时的李家一片和睦,老李是一名退休职工,名下有一套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单位房改房。为了让两个儿子将来有个依靠,老李提议由李大辉和李小辉各自出资1.6万元,共同购买这套房子,并签订《协议》约定未来出售或出租的收益由两人平分。对此,兄弟二人欣然同意。
2018年,老李的身体每况愈下,李小辉以照顾父亲为由,逐渐掌握了家中的话语权。李大辉因工作繁忙,与父亲的来往渐渐减少。某天,李小辉在未告知哥哥的情况下,将父亲的房子以429万元的价格出售,并将售房款全部据为己有。直到2022年父亲去世后,李大辉才从亲戚口中得知房子已被卖掉。他连忙找到弟弟质问,李小辉却矢口否认《协议》的存在,声称房子是父亲的遗产,自己有遗嘱为证。
就这样,李家的遗产纷争陷入了僵局。为此,李大辉辗转找到北京冠领(上海)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。律所经初步研判,指派律师刘肖祥代理案件。
听完李大辉的叙述后,律师敏锐意识到,这场官司的关键在于那份《协议》的效力。然而,时隔二十多年,《协议》的签署过程已难以追溯,弟弟又坚称《协议》系伪造所成,案件陷入僵局。
不过,冠领律师没有退缩,依旧仔细梳理了案件的每一个细节,终于发现李小辉曾在一次通话中承认《协议》的存在,这成为了案件的重要突破口。随后,律师代理李大辉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对《协议》上“李小辉”的签名进行笔迹鉴定。鉴定结果显示,《协议》上的签名确为李小辉本人所写,驳斥了李小辉提出的《协议》系伪造的主张。
庭审中,李小辉又搬出父母的遗嘱,声称房屋是父母的遗产,自己有权继承。
对此,律师则指出,李小辉将全部429万元售房款归自己所有,未按照《协议》约定分配给李大辉,侵害了李大辉基于《协议》享有的财产权益。而且,李大辉与李小辉签订《协议》在先,即便父母留有遗嘱,也不得对抗在先合法有效的《协议》,更不能免除李小辉依约向李大辉支付应得售房款的合同义务。
一审法院审理后,采纳了律师的意见,认定《协议》合法有效,判决李小辉支付李大辉214.5万元的售房款及相应利息。
2024年,李小辉不服一审判决,提起上诉。二审中,他提交了一段视频作为新证据,试图证明李大辉早已知道房屋出售一事。冠领律师沉着应对,指出视频内容与案件无关,且无法推翻《协议》的效力。2025年4月,二审法院经审理,驳回了李小辉的上诉,维持原判。
金钱诚可贵,亲情价更高。希望李家两兄弟今后能放下芥蒂,重拾血脉相连的温情,勿让冰冷的金钱成为亲情的绊脚石。(除冠领律师外,文中人物均为化名)
撰稿人:陈雨欣
审稿人:董振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