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领律师代理上海黄浦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胜诉

文章来源: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
发布时间: 2025-08-25 10:11:29
字体: 【

家住上海的江婉如老人原本享受着宁静而安逸的晚年生活,每日里与邻里闲话家常,或是沉浸在书卷与茶香之中。然而,一场意外的金融风波悄然降临,无情地打破了这份岁月静好,将她卷入了一场漫长且艰辛的维权征程。

故事要从2021年初说起。江婉如是一位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老人,平时喜欢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。2021年1月25日,她接到了某银行工作人员李涛的电话,邀请她前往银行办理业务。

在银行里,李涛热情地接待了江婉如,并亲自拿着她的手机,为她申购了两款基金产品基金A和基金B,每款各100万元,合计200万元。李涛向江婉如承诺,这两款产品收益较高,且可以随时赎回,但并未详细告知产品的性质和风险,更未提及赎回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。

冠领律师代理上海黄浦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胜诉

起初,江婉如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她发现这两款基金产品的净值不断下跌,亏损严重。江婉如立马抛售了这两款基金,金额差额明确为86万元。这笔差额经多次与银行交涉无果后,江婉如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。在朋友的推荐下,江婉如找到了北京冠领(上海)律师事务所,律所接受委托并指派律师桂勇和王文文办理本案。

初次见面时,江婉如满脸焦虑,她详细地向冠领律师讲述了自己的遭遇,并提供了相关的银行流水、交易记录等证据材料。冠领律师仔细审阅了江婉如提供的材料,认为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,未尽到适当的说明和风险提示义务,导致江婉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高风险的基金产品。

为了证明银行的违规行为,冠领律师随即投入到证据的收集工作当中。他们首先调取了江婉如在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报告,发现江婉如虽然有一定的投资经验,但银行在销售高风险基金产品时,并未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推荐。

此外,律师们还通过公证的方式,固定了银行手机银行APP上的交易界面、基金详情、风险提示等关键信息。这些证据显示,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并未充分揭示产品的风险,导致江婉如在购买时未能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质和风险。

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,冠领律师还遇到了不少困难。比如,银行称案涉基金的购买地点无法确定,且相关录像资料已因超过保存时间而灭失。但冠领律师并未放弃,而是通过其他间接证据和逻辑推理,构建了完整的证据链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冠领律师便代理江婉如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
经过数月的准备,案件终于迎来了开庭的日子。庭审中,冠领律师代理江婉如与银行的代理律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。

银行方面坚称,江婉如在购买基金前已进行了风险承受能力评估,且评估结果为进取型,适合购买高风险基金产品。同时,银行还提供了公证书等证据,证明在手机银行交易界面已对基金产品的风险进行了充分揭示。

冠领律师代理上海黄浦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胜诉

然而,冠领律师并未被这些证据所动摇。律师指出,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多处违规行为,如未在销售专区进行录音录像、未充分揭示产品风险等。

同时,律师还通过逻辑推理和间接证据,证明了案涉基金是在银行网点内由客户经理代为操作购买的,进一步削弱了银行的辩护。

经审理,法院采纳了冠领律师的部分意见。法院认为江婉如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应对自身财务状况、投资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有相应认知,仍放任将选择金融产品、购买等权利交由他人,故对损失的结果亦具有一定的过错。最终判决银行方面赔偿江婉如经济损失62万元,并支付相应的利息。

江婉如的维权之路虽然曲折,但最终她凭借法律的力量,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权益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金融风险时,我们要保持警惕,理性投资;同时,在权益受到侵害时,也要勇敢地站出来,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(文中人名除冠领律师外均为化名)

撰稿人:刘月

审稿人:段光平
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