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下旬,上海浦东居民许傲静坐在家中书桌前,指尖轻捻着桌上那份刚送达的纸质判决书,脸上满是感慨。就在刚刚,法院的民事判决送达到他的手中,明确了他的债务人夏万志在一套安置房中的产权份额,打破了他等待多年的执行僵局,让他那20万余元债权的追讨之路,终于迎来转机。

这场债权纠纷的缘起,是夏万志的数次借贷请求。2016至2018年间,夏万志以资金周转为由,陆续向许傲借走19万元。然而借款到期后,他却以各种借口拖延不还。无奈之下,许傲只得诉诸法律,经法院一审、二审,法院最终判决夏万志偿还本金、相应利息及律师费,合计20万余元。
胜诉判决到手后,执行难题随即显现:夏万志名下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。法院介入后,仅能对其家庭一套安置房的可得利益办理预查封。2024年4月,许傲偶然得知该安置房已登记至开发商名下,且具备办理不动产权证的条件。这让他燃起了希望,他满心期待夏万志一家尽快完成产权登记,以便自己能申请执行拿回欠款。
可三个月过去,夏万志一家始终未办理产权登记,“赢了官司拿不到钱”的焦虑在许傲心中愈发强烈。为打破困局,他决定寻求专业法律支持。随即,他委托北京冠领(上海)律师事务所代理此案,查支林律师受律所指派接手办理。冠领律师迅速介入案件,很快便找准了破局关键:通过“债权人代位析产”诉讼,明确夏万志在安置房中的具体份额,破解共有财产导致的执行障碍。
为夯实案件基础,冠领律师第一时间向法院申请调取完整拆迁档案。档案显示,夏万志一家四口均为被安置人,共获得约210平方米安置面积,案涉73平方米房屋便是其中之一。依据当地《人口面积认定操作办法》核算,夏万志的安置权益占总安置面积的五分之一,折算至案涉房屋,其产权份额为57.40%。

2024年9月,冠领律师向法院提起债权人代位析产诉讼。庭审中,他围绕《上海市征收集体土地居住房屋补偿安置协议》、面积核算表、不动产登记簿等关键证据展开论述,清晰指出《安置协议》已明确四被告为共同被安置人,夏万志的产权份额属法定权益,理应予以确认。起初,夏万志一家四口均以“家庭内部约定房屋归女儿”为由抗辩,但在冠领律师清晰阐释面积核算的法律依据与合理性后,最终认可了律师的主张。
开发商作为案件第三人也提出抗辩,称其未参与拆迁安置,与当事人无书面购房合同,不应承担协助过户义务。对此,冠领律师当即予以反驳,开发商作为当前房屋产权登记主体,在房屋已具备办证条件的情况下,协助办理产权过户是其法定义务,这与是否签订书面购房合同并无直接关联。
2025年1月16日,法院作出一审判决,确认案涉房屋由四被告按份共有,其中夏万志享有57.40%的产权份额,其三名家属共同享有剩余42.60%的份额;同时判决开发商协助办理该房屋的产权变更登记手续。这份判决不仅清晰划分了房屋产权,更给苦苦等待的许傲吃下了一颗定心丸。
后续,许傲只需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,通过处置夏万志名下57.40%的房屋份额,便能追回拖欠多年的欠款。这场代位析产诉讼,不仅帮许傲走出了维权困局,更彰显了专业法律服务的价值。特别是当共有财产成为债务人逃避执行的“挡箭牌”时,精准的诉讼策略与扎实的法律支撑,总能帮助债权人冲破僵局,彻底化解“赢了官司拿不到钱”的遗憾。(除冠领律师外,本文人物均为化名)


撰稿人:姚晓婷
审核主编:董振杰
文章类型:原创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