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,上海的寒意浓重,79岁的老人叶华珍为宁连姗夫妇介绍着自己的房屋,这套上海的房产,是她奋斗多年的成果,一砖一瓦都见证了青春岁月的流逝。虽然对房屋充满不舍,但出于子女置换房屋需要,叶华珍还是决定以126万的价格将这套房子卖出。很快,在女儿的陪同下,叶华珍与购房者宁连姗签订了一份《房地产买卖合同》。合同约定春节后的2月15日前办理过户,宁连姗将通过银行贷款支付大部分房款。

然而春节过后,情况急转直下。宁连姗丈夫的婚姻材料缺失导致贷款审批受阻,交易被迫暂停。叶华珍每次路过中介门店,总忍不住驻足查看房价公示牌,市场价格的波动让她忧心忡忡。
2025年2月25日,叶华珍女儿收到宁连姗的短信,对方表示因贷款问题无法继续履行合同,要求解除合同。此时上海房产市场正值调整期,叶华珍面临房产闲置和资产贬值的双重压力。3月初,在家人的陪同下,叶华珍联系北京冠领(上海)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,律师查支林受律所指派代理本案。
冠领律师接手案件后,通过梳理材料发现关键细节:合同明确约定若贷款未获批,购房方需以自有资金补足差额。这个条款成为后续诉讼的重要依据。同时律师指导当事人固定证据,包括短信往来、中介沟通记录等,为后续诉讼做好充分准备。材料准备完毕后,冠领律师指导叶华珍正式向宁连姗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书,并将其诉至法院,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及房价下跌损失。
案件审理过程中,律师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证:
首先强调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时机。被告方主张其2月25日已提出解约,但律师指出根据合同约定,违约方不享有单方解除权,且叶华珍未同意解约,故合同直至3月31日叶华珍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书时才正式解除;

其次针对损失赔偿诉求,律师提供专业房产机构的市场调研数据;
最后牢牢把握定金罚则的法律适用,律师强调,宁连姗明确表示同意不再追回定金。
法院经审理,判决支持了叶华珍的核心诉求:确认合同解除,宁连姗配合办理解除网签手续,5万元定金归叶华珍所有。虽然违约金请求未获支持,但通过律师的专业代理,老人的主要权益得到了保障。尤其值得肯定的是,律师对证据规则的精准运用——既未夸大损失金额,又坚守了定金罚则的底线,体现了严谨务实的办案风格。
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展示了如何理性应对合同违约纠纷。冠领律师基于证据规则制定务实策略,最终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实现了当事人利益最大化。这种专业态度提示我们,诉讼不仅是法律条文的较量,更是证据把握、程序运用和诉讼策略的综合博弈。
当契约精神遭遇现实困境,法律既是维护权益的武器,也是衡量得失的天平。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既要坚持契约原则,也要保持必要的理性与克制,这才是法律智慧的真谛。(文中除代理律师外,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)


撰稿人:霍雨菲
审稿人:张冠彬
文章类型:原创B